一、【背景材料】
5月28日下午,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如潮水般涌來——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》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以高票通過。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以“法典”命名的法律。這個與每一個中國人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典,標志著每一個人的出生權。它的誕生標志著中國正式進入“民法典時代”,是新時期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就。
二、【解讀分析】
回顧人類文明史,法典化是一個國家繁榮、文明、進步的標志,也是法治建設的重要標志性工程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民法典的起草工作開始了四次,但由于實際條件的限制,最終被擱置。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全面法治納入“四個全面”戰(zhàn)略布局,順應現(xiàn)實發(fā)展要求和人民期待,再次將民法典編纂提上重要議事日程。2014年10月,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《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》,明確提出“編纂民法典”。2015年3月,民法典的編纂正式開始。2016年6月、2018年8月、2019年12月,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,對民法典的編纂作出重要指示,為民法典的編纂提供重要指導和基本遵循。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,《民法典》用了五年多才最終問世。
從出生到死亡,從生活到工作,《民法典》涵蓋了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,共有84章1260條。在編纂《民法典》的過程中,征求了10條公眾意見,共收到42.5萬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!睹穹ǖ洹返木幾雽嵤,深刻闡釋了科學立法和民主立法的精神內涵,凸顯了黨和國家對人民的以人為本、以人為本的情懷,真正做到了人民叫什么,法律該做什么。人們親切地稱民法典為“社會生活百科全書”,人們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在民法典中有所體現(xiàn)。民法典是一部既符合我國實際國情,又體現(xiàn)中華民族精神內涵和價值追求的民法典。
今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(guī)劃的最后一年。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和挑戰(zhàn),全面法治在黨和國家整體工作中的作用更加突出。黨中央非常重視民法典。《民法典》通過后的第二天,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了《民法典》實際執(zhí)行情況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會。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充分肯定了《民法典》的重要價值和地位,提出要加強對《民法典》重大意義的宣傳教育,廣泛開展《民法典》的普及工作,這應該作為“十四五”期間《民法典》普及工作的重點。同時,總書記指出,要加強民法典的理論研究,各級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,學習、遵守和維護民法典,各級黨和國家機關要帶頭宣傳、促進和保證民法典的實施,加強檢查和監(jiān)督,確保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的實施。
民法典的實施水平和實施效果是各級黨政機關實現(xiàn)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舉措。目前作為媒體人,能做的就是加強對民法典的理解和學習。只有充分把握《民法典》的內容、本質和精神內涵,才能充分發(fā)揮媒體的宣傳功能,在推進普法教育、推進全面法治、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發(fā)揮積極作用。
掃碼聯(lián)系華圖遴選老師,獲取各省遴選考試備考資料,考情分析,筆試面試題!
相關產品推薦:2025年遴選公務員筆試龍騰尊享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