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【解讀分析】
和往年一樣,這個“春節(jié)”備受關注。全球媒體紛紛“向東看”,一些西方媒體也表達了“中國能舉辦‘兩會’,本身就是一場勝利”的深切感受。在國內輿論領域,從“請收集這些觀點”到“你有什么新的期待”,一系列“兩會前瞻”繼續(xù)刷屏;代表們的聲音實時沖到社交媒體熱搜名單上,討論數(shù)千萬;兩會的視頻博客在短視頻平臺上有很高的點擊率,像“這個建議戳到我了”這樣的彈幕表達了公眾的愿望...毫不夸張地說,兩會吸引了全國人民的注意力,每個人都想從中看到未來。
二、【背景材料】
國計民生的高度呼應,的確是觀察這一政治事件的重要視角。兩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儀式展示,是“中國式民主”的實體運作。在中國最高的論壇上,各種社會群體的訴求和現(xiàn)實發(fā)展的瓶頸得到了有序的公開展示和表達。在對話中建立共識,在商業(yè)中尋求答案,依靠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,我們的政治運作真正實現(xiàn)了“人民有呼聲,政府應響應;人民有所期待,政府有所作為”,有效消除了相互制約和低效決策,保證了人民廣泛參與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。
無論人們關心什么,期待什么,兩會都將聚焦討論。今年兩會,如何減輕獨生子女照顧生病老人的負擔,如何保障“靈活就業(yè)”群體的勞動權益,如何調整個人稅收政策進一步刺激消費……羅列了一系列你我關心的最新話題。提問題只是第一步,兩會是匯聚改革智慧、促進問題解決的制度化渠道;仡櫧陙砻裆I域的重大進展,其實可以從兩會中找到源頭,從17種抗癌藥實現(xiàn)“降價入醫(yī)保”,到個稅起征點提高到5000元,抵扣項目增加,再到“攜號上網”在全國落地。多年來,與國計民生有關的時代問題,經過兩會討論,終于得到解決,構成了社會進步的注腳。
“民主不是裝飾品,它不是用來裝飾的,而是用來解決人民想解決的問題的。”兩會始終保持著明確的問題導向,這迫使我們把堅定的制度自信和不斷的改革創(chuàng)新統(tǒng)一起來。近年來,NPC和CPPCC的明顯趨勢是更加注重開放和參與。“部長頻道”、“委員會頻道”、“代表頻道”相繼出現(xiàn),發(fā)言人侃侃而談,直面鏡頭侃侃;依托新興的媒體技術,更方便兩個協(xié)會吸納輿論,“我給總理說一句話”等平臺讓網民的聲音通過大會堂;谝咔榉揽爻B(tài)化的特殊背景,今年兩會縮短了會期,減少了現(xiàn)場報道人數(shù)。但“云里相會”、“面如死灰”等新嘗試也帶來了新的體驗,進一步激發(fā)了網民參與政治事件的熱情?梢哉f,今天中國的兩會完全是一個熱鬧的政治局面。通過這面鏡子,我們可以認識到“表演不一定是一樣的,但周期是足夠的;治理不必千篇一律,而是造福于民。”從中國社會土壤中成長起來的政治體系充滿了活力和繁榮。
今年是“十四五”計劃的開始,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(xiàn)代化國家新進程的開始。承上啟下的關鍵節(jié)點也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化。目前,世界已進入動蕩變革時期,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而深遠,各種“黑天鵝”、“灰犀牛”事件時有發(fā)生。以前我們順勢而為,機會更好把握;現(xiàn)在要逆風,抓住機會的難度突然加大。與此同時,社會日益多元化和開放,各種利益博弈和沖突日益增多。很多事情都會遇到“困境”,甚至“困難”。許多問題不是簡單地大聲呼吁、增加資本投資和出臺新政策就能解決的。人們的權利意識和發(fā)聲熱情越來越高,發(fā)表自己的意見,進行對抗和辯論,是民主政治生活的常態(tài)。治國,一定要學會在這種環(huán)境中尋找共鳴點,善于把無數(shù)的民意最大限度的轉化為全國的共識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要利用好兩會等平臺,開闊視野,集思廣益,多討論事情,多討論事情,多討論事情。歷史證明,“中國式民主”很管用。在新的形勢下,如果我們繼續(xù)刺激系統(tǒng)的效率,我們一定能夠更好地集中注意力。
兩會是直觀感受中國政治制度優(yōu)越性和獨特性的契機,也是鞏固制度自信、堅定前進的節(jié)點。當越來越多具體而細微的夢想在這個平臺上尋求“最大公分母”的時候,勢必會聯(lián)合“九牛爬山,各盡所能”的努力,寫出更多充滿希望的中國故事。
掃碼聯(lián)系華圖遴選老師,獲取各省遴選考試備考資料,考情分析,筆試面試題!
相關產品推薦:2025年遴選公務員筆試龍騰尊享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