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【背景材料】
近日,習總書記給《文史哲》編輯部全體編輯的回復,在社會各界尤其是社會科學界引起熱烈反響,再次引起人們對哲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精神的關注和思考。
二、【解讀分析】
讓人文之光照亮民族復興之路。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,不僅是經濟、軍事、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硬實力,以國家的團結力、民族創(chuàng)造力、文化感動力等為重要內容的軟實力也是必不可少的。一個國家的發(fā)展,不能缺乏民族精神、國民素質,應該興起民族人文、啟發(fā)人民精神。清華大禮堂有人文日新的牌匾,要注意人們總是懷著人文的心。人文思想之光,可以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、民族觀、國家觀、文化觀,增強我們成為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,更合理地把握民族的未來,點燃實現夢想的熱情和希望。特別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,要實現民族復興,弘揚人文精神。通過加強哲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,從歷史與現實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深入闡述如何堅持中國道路,弘揚中國精神,凝聚中國力量,使世界更全面地認識中國,理解中國,更深入地理解中國文明。
讓人文之光照亮社會進步之路。一部人類文明史,一方面描寫了科技創(chuàng)造的無數奇跡,另一方面也烙印了人文社會科學不斷進化的足跡。從諸子百家到二十五史,人文燭光照射了中華民族數千年,今天也給了我們溫暖的力量。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說:合理的時代會在人類的進步發(fā)展中產生。在這個時代,不僅有決定意識,人類高尚的思想追求也會影響世界。建設像晨曦一樣明確、像日升一樣進步的社會,缺乏精神滋養(yǎng)和領導,社會文明就會失去自己的核心和靈魂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加強人文教育,培養(yǎng)人文精神,塑造民族品格,直接影響社會進步的水平和文明程度。
讓人文之光照亮大眾生活之路。古人云看人文,變成天下。人文精神不僅能啟發(fā)思想,陶冶情操,溫暖心靈,還能通過文化人、文化人、認知社會的新視野和新境界。培養(yǎng)人文感情,不僅要讀文史哲,還要培養(yǎng)對生命的愛和尊重,探索和恐懼真理,執(zhí)著和堅定信仰。新時代需要創(chuàng)造知識豐富、情操高尚、意志堅定、素養(yǎng)深厚、人格健全的社會主義建設者,而不是只有物質生活、精神生活不足的單面人。讓人文精神照進現實,照亮大家的心靈世界,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習總書記深刻指出國家的靈魂,文化,文化鑄造。人文精神是中華文化最引人注目的標志之一。我們要深刻認識人文精神對個人社會的大用,對國家對民族的大用,通過培養(yǎng)人文精神,更好地激發(fā)社會活力和創(chuàng)造力,提高民族的團結力和向心力,使人文之光照亮復興之旅,照亮民族的未來。
掃碼聯(lián)系華圖遴選老師,獲取各省遴選考試備考資料,考情分析,筆試面試題!
相關產品推薦:2025年遴選公務員筆試龍騰尊享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