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圖遴選為您帶來中央遴選面試試題與參考答案:
工作中,“動員千遍,不如問責一次。”問責是強化干部監(jiān)督管理的利 器,對違紀違規(guī)的黨員干部嚴肅問責,能實現(xiàn)以問促改、警示教育的積極功效。 不過,有的地方卻出現(xiàn)了問責抓“小”放“大”、只問下不問上、將問責變“卸 責”現(xiàn)象,你怎么看?
【參考作答】
問責的本意是更好地推動工作的落實,特別是一些急難險重的工作中,問責 能推動工作向著預定方向完成而不出偏差。但是,在部分地方和部門,問責卻發(fā)20 生了走形、變味,問責變成了“卸責”,導致問責這個利器生銹變鈍,產(chǎn)生不出應有效果。
“問下不問上”是極其不負責的“卸責”。鄉(xiāng)鎮(zhèn)一級是我國黨政機關的末梢, 如果平時工作上是“上面千條線,下面一根針”,一旦有責要問立馬變成“上面 千把錘、下面一根釘”,這樣的問責既偏離初衷,也背離民意,還會讓基層苦不堪言。
問責本身不是目的,不是搞“事后算賬”,而是要以強有力的問責,讓大多數(shù)黨員干部受到觸動和警示,切實增強擔當精神。然而在一些地方和部門,上級往往依據(jù)下級部門任務完成與否開展問責,而完全不考慮基層和下級部門在開展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,“一棍子打死”往往會挫傷基層干部的干事積極性,甚至會起到反作用。
唯有科學問責,方能激發(fā)擔當。問責這個利器,一定要用之有道、準確適度,平等以待、一視同仁,讓被問責者和周圍干群心服口服。
一是問責的對象要準確。該問責的問責,不該問責的不問責,是《問責暫行規(guī)定》設定的實事求是、權責一致原則,也是我們從事問責工作最起碼而理所當然的要求。
二是問責的情形要具體規(guī)范。什么情形應當問責,什么情形不應當問責,應當有明確、清楚具體的界定。一個地方一段時間內,問責情形應當統(tǒng)一,并且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,給大家一個明確的導向。
三是問責要注重效果。問責的全過程要始終貫徹懲戒為標、教育為本的理念,從問責程序的到位、問責程度的把握、對被問責干部的事后關心等環(huán)節(jié)上高度重視、認真對待,以期達到問責一事、教育一片的作用。
掃碼聯(lián)系華圖遴選老師,獲取各地遴選考試備考資料,考情分析,筆試面試題!
相關產(chǎn)品推薦:2023中央遴選公務員龍騰全程班
掃碼聯(lián)系華圖遴選老師,獲取各省遴選考試備考資料,考情分析,筆試面試題!
相關產(chǎn)品推薦:2025年遴選公務員筆試龍騰尊享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