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【背景材料】
日前,反食品浪費法草案首次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。通過法律的手段制止飲食浪費是一項重要的步驟。在2020年8月,習近平總書記就制止餐飲浪費做出重要指示,強調加強立法、強化監(jiān)管、建立有效機制、建立長效機制,堅決遏制餐飲浪費。通過制定打擊食品浪費的法律法規(guī),將近年來實踐中取得成效的政策措施上升為法律規(guī)定,明確各相關主體的責任,有利于建立起厲行節(jié)約、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長效機制。目前,法律草案初稿,還處于審議階段,但是有關報道甫一發(fā)表,就引起了輿論的熱烈討論,得到了廣泛的支持。正如我們所看到的,浪費可恥、節(jié)約光榮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,依法制止“舌尖上的浪費”正成為全社會的共識。
二、【解讀分析】
以法治引領節(jié)糧新風尚,離不開全社會的參與。根據該法律草案公布的內容,對于餐飲服務提供者,應當主動向消費者發(fā)出預防食品浪費的提示,提醒他們不要誘使和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;對于消費者,如果造成明顯浪費,餐飲服務提供者可以收取處理廚余垃圾的相應費用;對于廣播電臺、電視臺和網絡音視頻服務提供者,制作、發(fā)布、傳播宣傳量多吃、暴飲暴食等浪費食物的節(jié)目或音視頻信息,應當責令改正,給予警告,甚至處以罰款。因此,不難看出,無論哪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,都應堅持適度、適度和適度的原則,以減少餐桌上的浪費。
"誰知盤中有飯,粒粒都是苦的。"根據2018年公布的《中國城市餐飲食品浪費報告》,中國城市餐飲業(yè)人均食品消耗量為每頓93克,浪費率為11.7%。從現實生活場景來看,宴請點菜時為了面子,只管“多多益善”,忽略了還剩多少;網絡直播時為了博得眼球,“大胃王”不顧一切,不擇手段,助長了各種浪費之風,這些行為都應堅決糾治。在法律上制止食品浪費,就是促使食品消費回到理性消費的正途;在法律上制止食品浪費,就是給大肆浪費的行為套上“金箍”。長期來看,法治可以幫助人們樹立節(jié)儉的品質,塑造樸素的美德。
良好風氣的形成是一場持久戰(zhàn),需要規(guī)范法律,激勵制度,更需要黨政機關和黨員干部以身作則,率先垂范。2013年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印發(fā)的《黨政機關厲行節(jié)約反對浪費條例》,為全社會樹立了一面旗幟,狠剎奢侈浪費之風。近幾年來,各地各部門嚴格公務用餐管理,推進單位食堂節(jié)儉用餐,“舌尖上的浪費”現象有所改觀,尤其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公款吃喝問題得到有效遏制。《反對食物浪費法》草案規(guī)定,機關、國有企事業(yè)單位應當完善公務接待、會議、培訓等公務用餐管理制度,加強對公務用餐的管理;推行公務用餐標準化,科學合理地安排就餐人數和就餐形式。黨的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學習,帶頭做表率,認真執(zhí)行各項制度,為促進全社會節(jié)約糧食和資源做出應有的貢獻。
習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之一。將反映中華民族勤儉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,轉化為法律規(guī)范,發(fā)揮法治的引領和規(guī)范作用,為全社會樹立起飲食消費的基本行為規(guī)范,有利于更好地弘揚厲行節(jié)約、反對浪費的新時期社會風尚。借此立法的契機,引導全社會共同構建節(jié)約適度、綠色低碳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,必將使我國的糧食安全更加可靠,使經濟社會發(fā)展更加優(yōu)質、更加可持續(xù)。
掃碼聯系華圖遴選老師,獲取各省遴選考試備考資料,考情分析,筆試面試題!
相關產品推薦:2025年遴選公務員筆試龍騰尊享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