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奔流到海不復返”的黃河之水,哺育了各族兒女,孕育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。“淡妝濃抹總相宜”的西湖之水,給城市帶來靈氣的同時,也為杭州城增添了一抹亮麗的風景。“春來江水綠如藍”的江南水鄉(xiāng),借其誘人的景色讓世界互聯(lián)網(wǎng)大會永久落戶于水鄉(xiāng)烏鎮(zhèn)。這一切的成就多數(shù)都得益于水的功勞。老子說:“上善若水。”水,成于無形,隱于其中,柔而克剛,滋養(yǎng)萬物而不爭。水,蘊含的這些特性有助于提升我們的智慧和情操。
我們應該學習水以柔克剛的包容精神。水,總是靜靜的流淌,默默的滋養(yǎng)萬物。水,以其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而得以永存。然而,人世間熙熙攘攘,紛紛擾擾,矛盾與沖突是不可避免的。有時候直面迎接,針鋒相對的解決問題,很可能會讓矛盾激化,最后兩敗俱傷。有時候,以退為進、化敵為友、避開鋒芒,會取得更好的結(jié)果。正如《孫子兵法》說道:“不戰(zhàn)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也。”這與水帶給我們包容的智慧不謀而合。而且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的儒家文化同樣崇尚“和而不同”的中庸之道。如果在戰(zhàn)爭中的人類能認識到水的這種智慧,那么我相信歐洲大陸會少一些難民的身影,緬甸山區(qū)也會少一些戰(zhàn)爭的槍聲。如果我們能早一天學會水的包容的智慧,那么我相信小到個人家庭,大到國家社會,都會少一些爭端,多一些和平。
我們應該學習水的滋養(yǎng)萬物而不爭的高尚情操。我國古代著名劇作家李漁說過:“山水者,情懷也;情懷者,心中之山水也。”所以,采取什么樣的水環(huán)境治理思路是由決策者的美學修養(yǎng)和情操決定的。在城市水系治理中,如果胸中只有“一根”單純排水的“竹子”,那么城市景觀必然是單一和呆板的。只有用水一樣的高尚情操把美學融入到城市治理,才成就了麗江古城的動人之美。除此之外,學習水的甘于奉獻、與世無爭的高尚情操,有助于我們個人取得成功。著名的港商李嘉誠把“吃虧是福”作為他的經(jīng)營之道,在生意場上多讓利于他人,遂愿與之合作的人也越來越多,因此,成就了他巨大的商業(yè)帝國。人與人之間的競爭,在一定程度上是格局和情操的競爭,只有具備高尚的情操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。反之,如果一個人只為眼前的利益斤斤計較,那么他將很難看到長遠的利益,取得大的成就、領略高處的風景。
“海納百川,有容乃大,壁立千仞,無欲則剛。”思想家把水看做是真善美的象征,是哲學的本寓,是道德的載體,是智慧的展現(xiàn)。因此,我們要學習水的以柔克剛的包容精神和滋養(yǎng)萬物而不爭的高尚情操,讓我們借助水的智慧與情操,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美好,讓社會更加和諧。
掃碼聯(lián)系華圖遴選老師,獲取各省遴選考試備考資料,考情分析,筆試面試題!
相關產(chǎn)品推薦:2025年遴選公務員筆試龍騰尊享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