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往今來,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,有影響,不是靠窮兵黷武,不是靠對外擴張,而是靠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。“冰絲帶”“雪如意”“水晶鞋”“雪游龍”……北京冬奧會上這些蘊含中國文化魅力、體現(xiàn)文化自信的體育場館,在奧林匹克史冊上匯成一道靚麗的風景。冬奧會凸顯出中國文化底色,推動中華文化更自信地走向世界。
挖掘文化底蘊。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“盼盼”,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“福娃晶晶”,再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“冰墩墩”,熊貓連續(xù)成為三屆體育盛會吉祥物的原型,就是北京冬奧會挖掘中國特色元素,運用中國文化,展示著中國文化獨特魅力的證明。不僅如此,開幕式上二十四節(jié)氣、采用李白詩歌中“黃河之水天上來”構想亮相的“奧運五環(huán)”,無一不是以文化底蘊為基底,展示著中國文化,傳播著中國聲音。結束賽事返回美國的單板滑雪運動員特莎·莫德,剛離開就已經(jīng)開始想念北京,再一次印證了中華文化的強大吸引力。因此,挖掘并展示文化底蘊,才能更加自信從容講好中國故事。
提供載體支持。北京冬奧會的賽事建設將中華文化與奧運賽事要求巧妙融合,成為了中華文化的獨特載體表達。國家高山滑雪中心“雪飛燕”源于“王次仲落羽化山”的古代傳說,也融合了冬奧元素“雪”和中國文化中“燕”蘊含的吉祥寓意;國家跳臺滑雪中心“雪如意”融合S形曲線、山勢地形呈現(xiàn)傳統(tǒng)吉祥飾物“如意”;云頂滑雪公園坡面障礙技巧賽道融入了長城和烽火臺的元素......充滿“文化味”的場館彰顯出更加深厚的人文色彩。花樣滑冰比賽中,冰舞選手一襲青綠、一身水藍,翩翩起舞,宛如山河間馳騁,借助比賽服傳遞出濃濃古典之美。依托載體,文化淋漓盡致被表達。
技術創(chuàng)新賦能。“虛擬鳥巢”上演開幕式“元宇宙”、行云流水般的舞臺“轉場”、主火炬的微火設計美輪美奐......2022冬奧會開幕式完美詮釋了“數(shù)字科技+美學創(chuàng)新”的融合,是一場融合AI人工智能、動作捕捉、5G通信等眾多技術的科技美學盛宴。不僅如此,頂流“冰墩墩”,原本友好可愛、憨態(tài)可掬的大熊貓,結合冰晶外殼,3D設計的擬人化熊貓創(chuàng)新性展現(xiàn)出未來的、具有科技感的時代特征,一墩難求,備受追捧,成為“國潮”崛起的又一個生動樣本,深刻反映出文化利用技術實現(xiàn)創(chuàng)造性轉化、創(chuàng)新性發(fā)展中迸發(fā)出的時代活力。
中華文化源遠流長,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,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。對此,我們必須堅定文化自信,激活文化底蘊、利用技術和載體的支撐作用,不斷拓展走出去的廣度和深度,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。
掃碼聯(lián)系華圖遴選老師,獲取各省遴選考試備考資料,考情分析,筆試面試題!
相關產(chǎn)品推薦:2025年遴選公務員筆試龍騰尊享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