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我國發(fā)展進入了第二個百年奮斗的新征程,在擘畫十四五的關鍵時期,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斷提高,成為我黨新的奮斗目標,為此我國不斷完善民生政策,更多民心所向,基層所盼的惠民政策不斷推出,可謂誠意滿滿,含金量十足。但是仍存在很多民生短板問題有待改進,新老問題交織,不平衡不充分的民生政策讓百姓寒心,影響獲得感、滿意度。因此,我們要從頂層設計入手,加強民生改革,發(fā)展普惠民生,真正實現(xiàn)民有所盼,政有所應。
普惠民生要強兜底,打造暖心工程。“心中為念農(nóng)桑苦,耳里如聞饑凍聲音”,低保群眾、特困群眾、孤寡老人、留守兒童,這些社會邊緣人口更需要民生政策為其兜底,讓其能夠安心生活。兩會期間,對這些人進行幫扶的政策再加碼,織牢民生保障密度。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間,我們充分感知困難群眾在防控過程中的急難愁盼,加大民生領域投入力度,提高城鄉(xiāng)低保標準,保障其基本住房、飲水安全等,通過一件件惠民實事,加大扶持,在防寒防控中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,讓群眾更安心。
普惠民生要抓落實,打造舒心工程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抓落實,干事業(yè)不能做樣子,必須腳踏實地,在民生領域同樣如此。當前我國進入發(fā)展的關鍵時期,民生政策能否抓得準、做得實,讓群眾有獲得感是一項重大任務。但是反觀當前民生領域依然存在很多難點、痛點,社會轉型變革加速,給民生政策提出新要求,社會主要矛盾轉化,給民生政策提出新思路,我國各地不平衡不充分發(fā)展問題依舊凸顯,給民生政策提出新變量。更有甚者,在民生推進過程中,個別干部走馬觀花,大搞形式主義,看似花大力氣推進,但是群眾感受不強烈,缺乏獲得感。民生政策涉及多個領域,需要花心思,花精力去解決,要真抓實干,補齊短板,才能讓民生改革紅利與民共享。
普惠民生要知民意,打造民心工程。民生無小事,民生又聚焦小事,從老舊樓房改造到旱廁改革,從社區(qū)亮化工程到智能菜市場,從網(wǎng)絡醫(yī)療技術發(fā)展到雙減政策推行,一樁樁民生小事給群眾實實在在的幸福感。民生工作本質來講是百姓工作,民生工作離百姓最近,同百姓生活最密切,所以在打造普惠民生的過程中,需要俯下身子,傾聽百姓聲音,扎根基層,了解百姓訴求,讓民生跟著民聲走,才能真正讓民生工程成為民心工程,才能讓百姓有心底的踏實與溫暖。
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黨和政府的奮斗目標,更是改革的出發(fā)點和落腳點,立足新時代,百姓對民生的要求不再是吃飽穿暖這種淺層次上,更涉及環(huán)境保護、教育公平、就業(yè)穩(wěn)定等多維度需求,民生政策不是頂層設計,更是關注百姓日常冷暖的方方面面,為此民生改革要以人為本,讓人民觸手可及。
掃碼聯(lián)系華圖遴選老師,獲取各省遴選考試備考資料,考情分析,筆試面試題!
相關產(chǎn)品推薦:2025年遴選公務員筆試龍騰尊享班